文︱陆弃
泽连斯基又站出来放话:乌克兰将接收首批美国“新计划”武器,里面有“爱国者”防空导弹和“海马斯”火箭炮。看清楚,这是“新资助计划”,不是零敲碎打的支援,而是北约动用“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”机制砸下的20亿美元真金白银。到10月,还要涨到35亿美元。北约总盘子是多少?100亿美元。把话放在这,乌克兰的战场,下一轮火力升级已经排上日程。
9月17日,泽连斯基在基辅和欧洲议会议长梅措拉一起开记者会,官宣:前两批,每批5亿美元,必定含“爱国者”和“海马斯”。与此同时,北约代表特纳也站出来拍胸脯:前四批资金已经落实,装备在路上。这不就是明晃晃告诉俄罗斯:不光没停,还要加码?讽刺的是,去年西方内部还在吵“军援疲劳”,今年干脆一口气定个100亿美元大单,哪怕欧洲经济自己都捉襟见肘。
乌克兰要的是持续火力,美国给的是点名武器。问题在于,这些装备的效能和供应能不能跟得上需求?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确实能拦截部分俄军导弹,但它贵、少、难补充。俄军要是倾泻高密度弹道,“爱国者”能撑几轮?“海马斯”火箭炮精准度高,曾经打出声势,但俄军不是傻子,早就学会了电子干扰、伪装、诱饵。换句话说,乌克兰拿到的是好货,但未必能翻盘。
展开剩余54%对乌克兰来说,这批武器是一剂强心针,能撑起秋冬季的防线,也能对国内动摇的情绪打一针强心剂。对美国和北约来说,这是政治姿态:继续扶着基辅,不允许战线塌掉。代价呢?钱是实打实的,100亿美元不是小数目,尤其在通胀高企、财政吃紧的背景下。欧洲老百姓还得面对物价上涨,却要继续掏腰包给乌克兰送枪炮。这种矛盾,迟早要在欧洲社会爆炸。
关键变量在两个地方。第一,西方援助能不能持续?这不是一两次“军援大礼包”,而是要年复一年地烧钱。美国大选临近,换个政府,立场能保证不变吗?第二,俄罗斯的应对策略。武器送到乌克兰是一回事,能否在战场形成战果是另一回事。俄军的战术调整,往往比想象中快。西方每送一种新武器,俄军就开始找破解办法。从无人机到防空,从“海马斯”到“风暴阴影”,这种猫鼠博弈已经演了不止一遍。
看懂这一切,就知道乌克兰这场戏,还远没到落幕。泽连斯基的豪言壮语是必要的,他必须告诉国内外:我们没被抛弃,我们还有弹药,我们还能打。但背后残酷的现实是——这是一场拼消耗的战争。100亿美元,不是终点,只是下一轮的开始。能不能赢,不看今天送了几套“爱国者”,而要看谁熬得下去。乌克兰、美国、欧洲、俄罗斯,谁掉链子,谁先撑不住,结局就会倾向另一边。
发布于:江苏省卓信宝配资-配资炒股官网-杠杆买股票-配资股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